27
2017
03
上海一家高人气的“网红”面包店被曝“使用过期的面粉做原料”,引来社会高度关注。此前,8名该面包店涉案当事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目前其中4人刑拘,4人取保候审。记者从上海市食药监局获悉,食品吹哨人制度,就是鼓励食品企业员工“内部举报”,也就是通俗所说的“深喉”。
2016年,《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实施,将“吹哨人”归为“隐名举报”类别,属于重点奖励范围。举报奖励标准较一般奖励上浮1%-2%。《办法》同时规定,泄露举报人身份情况、打击报复举报人等行为,将承担相应责任,以保护“吹哨人”。
鼓励知情人举报
海食品行业的吹哨人制度,源于闵行区。2015年,闵行率先在辖区内的食品企业探索推行这一制度。该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喆介绍,闵行区是上海食品生产集聚区,近半数为乳制品、熟肉制品、糕点等食品安全风险系数较高的企业。为此,闵行积极探索投诉举报制度,力争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
王喆介绍,吹哨人制度,即知情人士爆料制度。该区在辖区内食品企业推行这一制度的具体做法,是在辖区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厂区醒目位置处设置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开企业信息和监管信息,并要求企业公布内部举报电话。企业每一名员工都有权监督企业是否合法合规,一旦发现有违反食品安全法律的行为,鼓励其先拨打公司的内部举报电话,该举报电话要求直通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并按规定对查实的内部举报进行不定数额的经济奖励。
泄密或打击报复要担责
2016年,吹哨人制度在上海全面推行。根据这一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第十二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举报的,列为重点奖励范围,举报奖励标准比一般举报上浮1%-2%。一般举报奖励标准奖励金额最低不低于200元。举报人有特别重大贡献的,经市食药安办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同意,奖励额度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但最高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比如,闵行吹哨人制度实施后,一家肉制品生产企业通过企业内部举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了半成品存放无安全防护的隐患,相关举报人获得3000元的企业奖励。这在当时已高于一般奖励。
对于“吹哨人”而言,会不会遭打击报复往往是最现实的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落实有奖举报件数共计995件,奖励金额共计84.3万元。不过,部分奖金无人认领。
为了打消举报人尤其是“深喉”的顾虑,《办法》简化了举报和奖励程序,尤其是关于隐名举报,举报人可不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但提供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作为身份代码,如身份证缩略号、电话号码、网络联系方式等,并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专人约定举报密码、举报处理结果和奖励权利的告知方式。隐名举报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申请举报奖励、代为领取举报奖励资金。
同时,《办法》规定,被举报人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果泄露举报人身份情况、举报内容或者帮助被举报人逃避查处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评论
食品种类包罗万象,生产企业数不胜数,无论是政府监管,还是消费者监督,基本都难以从源头发现问题。使用过期面粉制作的面包,仅从外观和口感上压根发现不了异常,而相关部门想靠突击检查发现问题,也难免挂一漏万,力有不逮。
“堡垒常常是从内部攻破的”。诸如掺假、造假等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最容易发现问题和了解内情的,其实正是身处行业内部的职工。这个时候,如果内部员工的社会责任感能被激发出来,监督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站出来与其较真,及时将线索反映给监管部门,就能第一时间曝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将食品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长远看,这不仅最大程度维护了公众利益,更能倒逼改变一个行业的作风,避免“劣币逐良币”现象的出现,保障行业的长远发展。
重奖企业内部举报人,建立“吹哨人”制度,显然打到了问题的七寸。目前,不仅上海,湖北襄阳、广东深圳等地也都引入了食品安全吹哨人制度。期待这一措施能得到更大的借鉴与推广,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的揭露和惩处。当然,考虑到企业员工对举报单位心存顾虑,担心遭到报复、丢失饭碗,除重金奖励外,更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楚天都市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