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18
01
书写水源地治贫的优秀答卷
——河南南阳脱贫攻坚求解记
本报记者唐园结 张培奇 李飞 刘振远 范亚旭
中原大地称担当者,河南南阳当之无愧!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高分答卷: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华北地区输水超过100亿立方米,惠及豫冀津京5300余万人。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镌刻着南阳人民可歌可泣的奉献诗篇:为建设丹江口水库,自上世纪50年代起,36.7万群众先后挥泪告别家园,14位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一线,顺利移交4.13万亩永久用地和5.98万亩临时用地。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凝聚着南阳人民螫手解腕的英勇气概:为保护中线水质,上世纪90年代起,先后关停污染企业800多家,关闭、搬迁养殖场1000多个,取缔养鱼网箱5万余只,静态经济损失达百亿元。
昔日大局为重,如今担当依旧。南阳全市2.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鲜明地画着3道线:1490万亩耕地红线、1630万亩林地绿线和400万亩水域湿地蓝线。近5年来,南阳新完成造林面积285.5万亩,河南全省每4亩林地就有1亩在南阳,水源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保水的考题不曾画上句号,一张脱贫的考卷又摆在南阳面前。南阳市辖12县区中,扶贫开发重点县占了7席,现有贫困村468个、农村贫困人口39.2万人。贫困县和贫困村数全省最众,贫困人口数全省第二多,是河南脱贫攻坚重点地区。
要在南水北调水源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有度开发保护绿水青山,又要壮大产业铸就金山银山,难解之题,南阳如何作答?
“牢记政治使命,树立有解思维!”在市委书记张文深的辩证法里,南阳必须毫不动摇地担负起“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和“全面小康不落一人”两项政治任务,科学看待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问题实际出发,向绿色发展求解,书写一份水源地治贫的优秀答卷。
以生态优势作解破产业发展之题
秋日的丹江口水库,波光潋滟。驱船驶入深水区,记者品尝了刚刚从库区取出的监测水样,入口甘冽清爽,沁人心脾。